解读百家姓穆姓。寻根溯源!看穆姓的由来及得姓始祖。穆姓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历史上名人辈出。在宋朝人编的《百家姓》中排98位,在当今人口统计中排第230位。穆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我国的穆姓,是商汤的后裔。这一点,有《姓纂》上的记载足资证明:“宋穆公之后支孙氏焉,汉楚元王友有穆生,或作缪,亦音穆,河南。”换言之,穆姓是由“以王父字为氏”而来,推溯起来后世的宋氏,实际上谊属兄弟。实际上,我国的穆姓人士,历来虽不多见,但姓氏来源的头绪却不少,除了源自商汤的汉族后裔之外,还有南北朝时有北魏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以及300年前清入主中原以后,许多满族旗人的改姓为穆。关于1500年前代族改姓为穆的情形,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述:“代人,本姓丘目陵氏,代为部落大人,为北人八族之首,孝文迁洛阳改为穆氏。”所谓“北人八族之首”的代族,实际上就是北魏的前身,也属于鲜卑族。唐代的肃宗时期,“杨、穆、许、李”被目为4个大的世家,其中穆家的光辉,是由当时的侍御史穆宁所创,而由他的4个儿子发扬光大。据传,穆宁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家法,他严撰家令,训谕诸子,结果4个儿子都德性和粹,每一个都在朝廷上出人头地,分别高官为御史丞、监察御史等,显见穆氏家法的成功。
数量排行
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
穆姓字义“穆”的本义
是严肃、壮美、淳和,常见于古代书籍中,如《诗·周颂·大雅》中的“于穆清庙”,《诗·周颂·烝民》中的“穆如清风”等。由“穆”字组成的词同样具有严肃、壮美、淳和的意思,如“穆穆”意为端庄盛美的样子,“穆若”意为和美的样子,“穆静”意为安靖,“穆远”意为淳和深远,“穆耀”意为祥和光明,“穆清”意为和睦清明……
穆姓遗迹
微子墓墓地原来建有庙宇,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墓冢也被夷平,1984年,当地重新堆起幕冢,在墓前立有一通《殷微子之墓》碑,碑刻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穆氏四合院一座一宅三院的清代民居。穆硕墓志全称“唐故处士广平穆君墓志铭并序”。洛阳出土,现存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博物馆。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造像龛在洛阳龙门古阳洞北侧。造像记高100厘米,宽34厘米,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死去的儿子牛橛所造。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碑文字体端庄整肃。
寻根溯源
穆姓来源有五:1、出自子姓,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宋宣公之弟名和。继承兄位,在位九年,死前将爵位传给宣文公之子夷,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为褒奖其品德,死后谥号为“穆”,其支庶子孙遂有穆氏。2、北魏时改丘穆陵氏为穆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北魏鲜卑大人、宜都王,姓穆名崇。3、出自炎帝之后。《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穆,炎帝之后。”则此当系出姜姓。4、出自姬姓。鲁穆公之后,以谥为氏。5、赐姓或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明时赐元人阿尔特穆尔姓穆名义,满洲乌雅氏、穆尔察氏、穆佳氏改姓穆;宋时有犹太人定居河南开封一带,改汉姓穆;其他如彝、纳西、蒙古、保安、东乡、回、台湾土着等少数民族有此姓。北方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八族”之首为丘穆陵氏,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以后,改为汉字单姓穆氏。
得姓始祖
宋穆公。宋穆公是宋宣公的胞弟,宣公去世时舍太子与夷不立而欲立穆,宋穆公三让而受之。为感兄恩,穆临死时遗命,将君位还给宣公之子与夷而不传己子公子冯,并让公子冯出居郑国。不久宋穆公薨,与夷继位为宋殇公。殇公继位不久即被华督所杀,公子冯乘机回国并争到君位,即宋庄公。此后,宋国统治权皆由宋穆公的后人掌握。传到宋文公时,宋国发生了以昭公之子为首的反对宋文公的叛乱,宋穆公与宋武公的宗族也被卷了进去。事后,昭公之子等人被族诛,穆公、武公的后裔被逐出宋国。被逐的宋穆公支孙一族为怀念宋穆公的豁达大度、兄弟友善,而以穆公谥号为姓,尊宋穆公为穆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宋国兄弟阋于墙,穆姓因为政治斗争牵连而开始了流亡生涯,他们流亡的方向主要是宋国以南的楚国,以北的鲁国及周都所在的中原地区,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穆姓人已播迁于今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一带。秦汉之交时,在鲁国有一位穆的学者,史称穆生(宋穆公后裔),他曾在西汉属国楚国任中大夫,一直活动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后裔缓慢地向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播迁,有的尊穆生为其始祖。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穆公的后裔被迫南迁,其播迁方向为江南各省和湖南、四川一带,但人口繁衍受到压制,而作为丘穆林氏改穆姓的鲜卑人却在今陕、甘、青、晋、豫兴盛起来,穆崇和穆丑善为其杰出代表,时称穆姓家族“勋着当世,位尽王公”。后形成穆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河南郡。穆崇后裔发展到第五代,名载史册者有十五人,可见其家族之显赫。穆姓人经过北魏时期的辉煌以后,在北朝后期及隋唐时代都有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仕宦周迁等原因,隋唐时有一支穆姓由洛阳徙居河内(亦属河南),并昌盛为穆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河内郡。北宋时期,河内穆衍因仕宦迁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死后葬于河中,子孙留居于此。元时,蒙古骑兵南下,有湘川一带穆姓迁贵州。清时,满人改穆姓者甚多,并在当朝显贵。如今居北京之穆姓多为满清后裔,而世居沈阳的满人改穆姓者,有向黑龙江、吉林等地迁徙者。当今中国之穆姓,分布地主要有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
郡望堂号
穆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1、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3、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堂号:穆姓以“明经”、“河南”等做为堂号。
宗族特征
1、穆姓是一个来源较为复杂的姓氏,其中的一些相传出自炎帝,另外一些尊奉宋穆公为祖先,还有一些自称是鲁穆公之后,更有一些标榜是北魏时期鲜卑大姓丘穆陵的后代。不过,无论出自何一系统的穆姓人,如今都是天下穆姓的一部分,都以河南为郡望。2、家规严,子孙贤。唐肃宗时期,“杨、穆、许、李”被视为四大家族,其中穆家的光辉,是由侍御史穆宁发扬的,其四子光大的。据说,穆宁严撰家令,训谕诸子,结果四子都德性高尚,居官均有美声。穆宁和同时代的韩休都以家教严格出名,故留有成语形容那些有家教的人家称“韩穆二门”。
更多精彩
最新更新
2024-11-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