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破除迷信宿命

倡导科学起名 ,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取名网百家姓姓氏文化

巍然崛起,山东临朐冯氏家族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8日 14:03:23作者:匿名取名网
  今天为您讲述在山东临朐巍然崛起的冯氏家族。冯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九,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从古至今人才辈出、令人侧目。冯姓在全国总人口有800多万,追溯其根源冯姓是典型的贵族后裔,血统显赫。下面来看看在山东临朐巍然崛起的冯氏家族。
巍然崛起,山东临朐冯氏家族
  处于沂蒙山区边缘的山东临朐县,风景秀丽,钟灵毓秀。在明代,冯氏家族在这里巍然崛起,人才辈出,与本地的青山丽水相得益彰。颇引世人瞩目。冯氏家族,应从冯裕说起。冯裕(1479-1545 ),字伯顺,号闾山,举弘治十七年举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父振,字文景,举赠奉直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裕先后历华亭和萧县令、晋州知州、南京户部员外郎、石阡府知府、贵州按察副使。为官恤民抗直,颇有政绩。冯氏一门至裕始显,在此后至清初的一百余年中,人才辈出,世代贵显。从冯裕至清初冯溥一代,共有进士八人,举人、贡生达十几人。值得注意的是,冯氏家族不仅政绩赫赫,而且在文学上亦有不可埋没之建树,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的有冯裕、冯惟敏为首的冯氏父子。冯氏一族虽世籍临朐,但从冯裕曾祖思忠时徙家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至裕官平凉府知府时方还家临朐。裕先辈皆不显。故其先辈事迹皆不见于本地县志、府志。如前所述,冯裕一生廉平抗直,颇有政绩。官华亭令时,邑人张文冕为刘瑾心腹,以家托于冯裕,裕居官守正,无所循庇,文冕告于刘瑾,将逮系之,裕不为动。又,裕官南京户部员外郎时,“数忤中贵人意。中贵人欲伺间中之,终无所得。乃益重之,叹服再拜而去。”晚年他还家临朐,与石存礼、蓝田、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结海岱诗社。八人唱和之作,由裕曾孙冯琦辑录成《海岱会集》。冯裕的一生,恰如他自己所言:“希宠者负君,媚人者负己,谋人者负人,生平盖三无负焉。冯裕的这种为官、为人的品格,对以后的整个家族多有影响。冯氏家族颇受人们称道,与其为官做人的品格是分不开的。

  冯裕的创作多为诗歌。其诗师法古乐府、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但他与当时正高举复古大旗的前七子不同,他没有陷入前七子由师古走向拟古的泥坑;而是学习汉魏诗歌那种不假雕饰、自然天成的化工之美。综观《海岱会集》。八人之作尽管风格各异,但总体倾向却是一致的。一方面,这些作品作为山林唱和之作。讲究情趣、尚法自然。与许多应酬之作包括许多名家的酬唱之作大异其趣。他们以山林岩穴之士的自得之乐为旨趣进行诗歌创作,”盖山间林下自适性情,不复以文坛名誉为事,故不随风气为转移“。这种创作的无功利性使他们的作品摆脱了当时诗坛不良风气的影响,”八人皆不以诗名而其诗皆清雅可观,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摹拟之弊“。另一方面,他们毕竟是致仕而归的士大夫(八人中七人是进士,只有刘渊甫一人是举人),在学习”竹林七贤“隐居避世的闲情逸趣(”竹林七逸,事清谈而入醉乡;雁塔群仙,矜旷荡以临花市“)之时,总不忘对人生世事和国事民瘼留一丝感悟和优虑:”雕虫从事,庶成书以成言;撰述何劳,盖因文以见道。“与其他七人一样,冯裕致仕归官后的思想仍是优游林间的士大夫思想。

  除《海岱会集》所收冯裕诗123首以外,现存冯裕作品集还有《方伯集》。此集由裕之曾孙琦辑刻收入《冯氏五先生集》中。

  裕有五子,除幼子惟直早卒外,其他四子均知名于时。余继登《光禄寺卿冯公惟讷墓志》曰:”宪副公有丈夫五子,四登科第,并以文章政事擅名于时,东海冯氏遂有声于天下。“ 其长子惟健(1503-1553?),字汝强、汝至,号冶泉、陂门山人。嘉靖戊子(1528)举人。有《冶泉集》(亦即《陂门集》)。在一门贵显的冯氏父子中,惟健是最不显的一个。惟健少即有才名,《光绪临朐县志》)载:”少有文名,随父官南都,与陈凤、卢国贤辈结文社青黔之上,诸人皆早负盛名而推惟健为祭酒。“李维桢也说:”惟健弱冠有文名才情骏发,超然绝尘。“(6)可见,冯惟健在弱冠之时,其才华就得到了时人的认可。按理说,少负才名的冯惟健对未来是颇有信心的,然而以后科场连连失利,”七上春官不第“这样,到第七次落第后,他再也无心科举,只好把一番未酬的壮志寄托到了诗文上,”奇思健气,溢为词章。诗赋得之汉魏骚选,近体似初唐。书启诔赞,超轶峻整。至于叙记诸篇,命意深厚,敷言尔雅,尤能独树一帜“清人宋弼《山左明诗钞》引朱中立语:”陂门奇思峻发,古选冲逸,近体严整,盖杰作也。“惟健作品除了《陂门集》外,还有《南征圣泉赋》等。在冯氏父子五人中,时人将惟健与弟惟敏、惟讷并称,号为”三冯“,鲁王孙朱观熰(ōu)撰《海岳灵秀集》,论三冯之才,首推惟健。可见,冯堆健的文学才华是得到了时人的认可的。

  裕次子惟重(1504-1539),字汝威,亦字芹泉,有《大行集》。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嘉靖戊戌(1538)进士,官授行人。与其兄惟健一样,惟重也是少负才名,”十岁属文,观书数行俱下“。”公生而敏慧,十岁能文,有隽誉“。随父归临朐后,其才名已远播乡里,”齐鲁间执经为弟子者日众“。比长兄惟健幸运的是,惟重于1538年与四弟惟讷同榜举进士。举进士后,授行人,时世宗南狩,惟重奉命告湖湘,驱驰君命于烈暑中,到庐江时,疽发于背而病亡,年仅三十六。或许由子去世过早,惟重在兄弟四人中文名最不显。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说:”兄弟四人,三人皆有集,以才名称于齐鲁间,独惟重无闻焉。“。然而,惟重亦少负才名,其文学艺术才华丝毫不在诸冯之下。李维桢《冯氏家传》说他:”刻意为诗,无大历以后语,书遒劲有晋人意。“清人宋弼也说:”予观《大行集》,清新俊逸,直逼盛唐,特未深厚尔。昔历下王秋史以《大行》为五集之冠,盖先予论定云。“客观地说,惟重在才情方面毫不比”三冯“(惟健、惟敏、惟讷)逊色。但其文学成就确实不如”三冯“突出。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惟重早年忙于科举,而踏入仕途后,又过早地去世,因而使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余继登在《芹泉冯公暨蒋太安人墓志铭》中说:”方公盛时,兄弟四人俱以文章科第擅名海内,公独未究其用以死。“冯惟重的英年早逝,确实是令人感到惋惜的!

  冯惟敏是冯裕的第三子,系整个冯氏家族中在文学成就上最为杰出的一个。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与其兄惟健、惟重一样,惟敏也是少年即有文名,李维桢《冯氏家传》说他:”含咀英华,为文闳肆,万言可立就。晋陵王慎中督学山东,自谓于书无所不读,犹逊其才也。“嘉靖十六年(1537)举于乡,然而以后会试却屡试不第。科场的失意使他转而追求一种自适快意的生活。《冯氏家传》说他:”屡上南宫不第,结茅冶水上居焉。放舟上下,浩歌自适,望之如神仙中人。“ 可见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对他的影响。他在家乡隐居了二十多年后,由于当时山东巡抚的迫害,加之始终没有破灭的功名抱负,终于出来做官,选授直隶涞水令。虽说官位不显,他还是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为官不弄威权、不惊扰百姓,”清静不扰,每出行县,以壶飨自随,民无丝粟之费“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缮学宫,浚城隍,树以榆柳,行道之人歌咏之“他刚正不阿,不惧权贵,颇有其父之风。时地方膏富不法,”县民富者为将军,为校尉,为力士,为执金吾,为中贵人,兼并土地无算而多逋租契,惟敏摘其最负者惩之,贫民以为德,而豪右谤四起矣“由于触怒权贵,他被谪为镇江府教授。时惟敏文名已高,故得”聘典云南试,录文多出其手,一时传诵“不久迁为保定府通判,奉檄修府志,同时,感于杨继盛不屈于严篙之事迹,为辑其遗文《杨忠憨遗文》行于世。在保定任上,冯惟敏还是很关心地方政事的,”陈郡利害十六事,皆中窾綮“。但由于官小位卑,其奏本如石沉大海,根本无人理睬,一连串的遭遇,使他彻底厌倦了官场,辞官之志也就更坚决了。隆庆五年(1571),惟敏又被擢为鲁士师,可他竟未去赴任,于次年春,径返家乡了。致仕归来后,冯惟敏又重新过起了隐居生活,”结茅冶水上,名其亭日‘即江南’,日与朋辈觞咏其中,自号海浮山人。每当天日清澄,风雪瞑霭时,棹烟艇上下,自歌所为北调新声,见者以为神仙中人“在家乡隐居的这一段时间,他依然关心农事,着名的《胡十八刈(yì,割)麦有感》正作于此时。这一段时间是冯惟敏生活比较安定的时期,”自放山水,不与世接,类任达旷隳(hui)者流。然家居,独闲礼法,每岁首,与子侄家宴,为诗歌,道天伦乐事,必加勉勖“但时间不长,他就去世了。

  在文学上,冯惟敏的诗、散曲、传奇、杂剧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曲成就尤高。作品有《海浮山堂词稿》、《石门集》等。惟敏作品的风格属本色一派,其作品豪放洒脱、不假雕饰。《光绪临朐县志》说他:”诗文雅丽,不喜为刻削语,情事若指掌上,尤善乐府。以俊语度新声,流传远迩。西北人往往被之弦索,闻者解颐。“王世贞说:”北调近时冯惟敏独为杰出,其板眼、务头、撺抢、紧缓,无不曲尽,而才气亦足发之。钱谦益也说:“汝行善度近体乐府,盛传于东郡。王元美谓李尚宝先芳、张职方重、刘侍御时达,此调皆可观,而惟敏独为杰出……余所见《梁状元不伏老》杂剧,当在王渼陂(王九思)《杜甫春游》之上。”当然,对于冯惟敏作品的豪放风格的评价,众说不一。王世贞说他:“止用本色过多,北音太繁为白璧微纇(lèi)耳。”王骥德说:“冯海浮直是粗豪,远非本色”、“冯才气勃勃,时见纸纇,常多侠而寡驯”《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惟敏散曲,为明代仅有之豪放派,最有生气,最有魄力。惟王世贞王骥德辈,以为本色过多。” 今人任中敏据此批驳王世贞、王骥德对冯作的批评,认为“本色”与“寡驯”正是冯氏散曲的长处。任氏的认识是深有见的的。所谓本色,是指其作品不加雕琢,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极富口语化;所谓寡驯,即指直抒胸臆,不为成法所拘。总之,冯惟敏的作品,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可以说,其散曲的成就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水平。

  冯裕的第四子惟讷(1513-1572),字汝言,号少洲。与其兄一样,惟讷少时即聪明颖悟,“有奇质,丰神秀彻。既长,开敏沈毅,辨悟绝伦,名起齐鲁间”。“六龄就外传,质问敢言,父名之惟讷,自是谨厚沈毅矣”惟讷的名、字与惟敏的相连,取“敏于行而讷于言”之意。惟讷在兄弟四人中仕途最显,故声名最大。(《明史 冯琦传》曰:“惟重、惟健、惟讷皆有文名,惟讷最着。”嘉靖十三年(1534),与二兄惟重同榜举人。十七年,与兄惟重、惟敏同赴会试,惟敏落第,而惟讷与惟重同成进士。十九年(1540),除宜兴令,后调魏县,寻迁蒲州知州,调扬州府同知,以父丧归临朐。服阙,补松江,迁南京户员外郎郎中。嘉靖三十一年,以母丧归,复补北驾郎,出为陕西金事,分巡陇右,兼督学政。嘉靖四十一年(1562),擢浙江提学副使,次年,升山西右参政。四十五年,升山西右布政使。隆庆二年(1568),转江西左布政便。隆庆五年(1571),以光禄寺卿致仕。次年,卒于乡。惟讷为官,不惧豪富,颇有决断。知宜兴时,“宜兴多大猾,持吏短长,善逋赋(指逃避赋税),有逋至数十年者。公至,刺诸猾,搏击之,按籍而摄逋者。逋赋大集,以数万计输之郡。郡守大奇之,谓令才弱冠耳,乃老吏不如,邑中咸惴惴无敢以少年易公者矣”惟讷清廉自守,多为民计。赴松江任时,“赋入京师,舟中惟图书数卷而已”任江西左布政使时,“核上供瓷器浮费,令民亩出一钱雇役,民大感悦,肖像祀之”惟讷兼长武备文教,知魏县时,“会边警沓至,烽火彻郊,关畿南震恐。公计久远,调经费为城双井城以备之”。任浙江提学副使时,“公念两浙士风为海内嚆矢,广布条教以示左质右文之意,士习翕然,咸归于正”。

  冯惟讷不仅政绩显着,在文学上,亦有不可埋没之功。除创作外,他还对古代诗歌遗产进行了编辑与整理。可以说,他主要的文学贡献就是对古诗的编辑整理。《光绪临朐县志*艺文》对其创作和整理概括说:“冯惟讷,《青州府志》十八卷(钟志全祖其例);《光禄集》十卷(选入五大夫集者一百七十九篇);(《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前集十卷,正集一百三十卷,外集四卷,别集十二卷。《四库全书》所采乃吴琯所刊,通为一集,卷数次第窜乱非原书也。)……《风雅广逸》八卷(以上并见(明史*艺文志》,府志作《风雅逸韵》七卷,疑误);《楚词旁注选》;《诗约注》(府志作《逸诗约注》,亦误);《文献通考纂要》、《杜诗删注》(俱见本传,卷数未详,府志又有光禄诗,盖即五大夫集内之光禄集。)”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古诗纪》的编纂,《四库总目》说:“冯惟讷《古诗纪》前集十卷,皆古逸诗。正集一百三十卷,则汉魏以下,陈隋以前之诗。外集四卷,附录仙鬼之诗。别集十二卷,则前人论诗之语也。时代绵长,采搪(摘)繁富,其中真伪错杂,以及抵牾舛漏,所不能无。故冯舒作《诗纪匡谬》以纠其失。

  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文,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他适,固亦采珠之沧海,伐木之邓林矣。”王世贞也说:“冯汝言纂取古诗,自穹古以至陈隋之诗无所不采,且人传其略,可谓词家之苦心,艺苑之功人矣。然远则延寿、易林、《山海经》图赞,近而周兴嗣《千文》,皆在所遗,恐当补录。”《古诗纪》在当时影响就很大,时着名文人如王世贞、汪道昆都为之作过序,汪道昆盛赞之曰:“是纪也,代必尽人,人必尽业,殆将穷宇宙、历岁时,周视尚方,惟口所适。具矣!备矣!全体赅矣!”冯惟讷的这种搜集整理工作,在当时影响极大,很多人都效法他这种做法:为补《古诗纪》之不足,冯舒作过《诗纪匡谬》;又有臧懋循编《诗所》五十六卷,张之象编《古诗类苑》一百二十卷,都以惟讷《古诗纪》为稿本,力求出新,而或随意剽窃,或掇拾餖饤,皆无甚可取。惟讷创作多为诗歌。主要见于《冯光禄集》及《冯少洲集》,亦多为人称道,如“浮声切响,按之无郄而有所,不欲尽于音;丰葩俊藻,纳之愈出而有所,不欲竭于辞”。王兆云在《皇明词林人物考》中说:“其诗俊逸秀丽,纵横绳墨间,时出奇峰,亦骚坛一大匠也。”

  除了创作和编辑外,惟讷还积极关注其它文学活动。他与当时名噪文坛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等“后七子”多有交往(注: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此外,他还参与编写了《嘉靖青州府志》、《嘉靖临朐县志》,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冯裕孙辈中,知名者有冯子履和冯子咸。冯子履(1539—1596),字礼甫,号仰芹,惟重子。子履生数日而孤,由母亲蒋氏抚养成人。与其父辈一样,子履亦“幼聪慧,日诵万言”。“弱冠能文,下笔千言立就”于慎行也说他“颖悟绝伦,日诵万余言。为文词,援笔立就。”隆庆元年(1567}举人,次年举进士,知直隶固安县,以能擢兵部主事。万历二年(1574),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治兵大同,数有边功。累迁参议副使,因被谗言,解组自免。万历十年(1582),复起知和州,寻擢山西佥事,备兵陇西。复迁山西参

  议,十七年〔1589),迁河南副使,后改备易州。二十一年(1593),迁河南参政,时子冯琦已授翰林侍讲学士,子履深知“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乃谓(琦)曰:‘嗟乎!造物忌太盛,奈何父子同时穹显,吾去汝归矣’”。遂致仕归。

  子履一生政绩显赫,为官做人,大有先辈遗风,这与家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子履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尤长于军事。知固安县时,县内多盗,子履择选青年子弟为牙兵,练习骑射,“盗发辄捕得之,境内肃然”治兵大同时,官吏隐蚀兵饷,激起兵变,“兵阗门而噪,势张甚,子履谕以理而按诛其倡乱者,众徐解散,一镇获安”时设互市,有少数民族首领那吉自骄善射,意轻汉兵,屡欲犯之。子履约那吉比射,以计胜之,“那吉搏颡悦服,谓天朝有人。终其任,贡市无敢哗者”任易州兵备副使时,招募兵勇,日日操练,时部使者大阅畿辅兵,易州为冠。时束鹿有道士妖言惑众,聚众滋事,百姓人心惶惶,“民情凶惧,逃避相属”有司请兵剿之,子履以为不可,乃一面安定人心,“命庖人具酒食,阖户酣饮”一面使人捕倡乱者,乱乃平。子履这种杰出的政治才能多为人称道,李维桢《祭冯参政》赞道:“令先生秉国均宰天下,何吏治之不修,何边事之不饬,何乱萌之不销,何纪纲之不肃,何乡士大夫之不行仁讲让。”子履为官,多为民便,治兵大同时,值大旱,米价上涨,子履“亟悬厚值招诸商米,远近辏集,又发仓赈济,岁不为灾”任陕西佥事时,所举多为惠政,以致秦民为置生祠。

  子履为人,平和易处,不设城府,“阔达大度而执义屹如,贲育莫夺。与人言,肝肠在言,谐谑万变”。冯子履做官为人的这些品格,和奉儒守官、立德修身的家族传统是分不开的。

  冯子咸(1548--1596),惟健子,字受甫,号望山,复更号曰本轩。万历元年(1573)举于乡,两次会试失利后,他没有继续迷恋于科举,而是:“幡然曰:‘情非奉檄,礼非翘弓,何干禄数数为?’”从中年开始,他就过起了隐居生活,“筑室冶水上,躬耕自给”子咸此时的心态与其叔父惟敏当年落第时的心态相似,不同的是,冯惟敏在落第后隐居家乡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关注社会现实,并一直没有泯灭心中的功名抱负,而冯子咸则转向一种内心的自省,“从妇翁少司马冀炼为理学,以庄敬自持”冯子咸的心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另一种影响“穷则独善”,既然不能显达,兼济天下的抱负无从施展,就由外而内,追求自身道德品格的完善。于是,“朝夕阖户,静坐忽有所悟:‘敬在常惺惺,岂检束若徽墨也与哉!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是为圣功之本’”。子咸的这种修身之学实际上包含了道家的思想因素。这样,追求濂洛之学的冯子咸在家乡俨然成为一代理学大师,四方问学者日众,“或问为学,曰:‘须刚须恒,不刚则隳(注:怠惰),不恒则退。’问敬,曰:‘惺惺之谓敬,检束非敬也。’问廉,曰:‘静则廉。’问处事,曰:‘称物平施。’问处人,曰:‘诚心和气。’”《光绪临朐县志》还说他:“尤深恶儒名。”可见他对以科第人仕的功名之路是很不屑的。钟羽正称其“信道忘仕则漆雕子,循经蹈古则高子羔”  。子咸以万历二十四年卒于乡,士友私谧曰贞静先生。着有《日进剳记》、《自警私课》、《耕余笔谈》等。

  冯裕曾孙辈中,冯琦是最显者。除冯琦外,惟健孙冯琬、冯琰及惟讷孙冯剳亦知名。

  冯琦(1558-1603),字用韫,号琢庵,惟重孙。冯琦是整个冯氏家族中仕途最显的一人,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卒于任,追赠太子少保。冯琦幼年即颖悟绝人,“公生而硕伟,颖惠异人”。举万历五年(1577)进士,时年十九,改庶吉士,授编修。九年,直使馆篡修《大明会典》,受中贵人书。十五年(1587),升侍讲学士。十九年,主考顺天府乡试。二十一年,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时父子俱显,其父子履忌盈满则亏,琦遂以假归。二十六年(1598),再入内阁。次年,以原官充玉牒总裁,寻进吏部右侍郎。后进左侍郎,协理詹事府,再拜礼部尚书。三十一年,卒于任。天启初,谥文敏。冯琦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琦居,恒独处一室。至草书,则阖扉危坐,抚心沈思,意象惨愤,其词深切婉至,务积诚以悟人主,其母尝怪其貌瘁”终于病死任上。冯琦为官,与其先人一样,一方面,能够尽忠保国,另一方面,也颇有政治才能。琦抗直敢言,居吏部时,神宗久不视朝,吏部推举人才,多不得用,琦具疏极言,时论韪之。当时三王并封之议起,琦力谏其不可,时“神宗春秋寝高,皇子年十九,未行冠婚册立之礼。郑贵妃方有宠,潜谋夺嫡,议三王并封,廷论嚣然。神宗意久不决,琦先后执谏”最后终于册立皇子。琦在吏部,力主罢矿税、减民赋、撤中使,《明史·冯琦传》说他:“莅政勤敏,力抑营兢,尚书李藏倚重之。”冯琦极尽孝道,子履病笃之日,“琦一日三上疏乞归。并引讲臣例乞封父母,得旨如所请。疾驰四书,夜抵家,拜子履床下,泣致封诰……琦尝谓人‘生平荣遇偶尔,惟是三日,足当百年,追惟主思,尤感激图报’云”可见,冯琦将尽忠与尽孝是结合在了一起的。

  冯琦不仅政绩杰出,在文学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明史·冯琦传》称:“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冯琦为文,注重实用,不尚空谈。钱谦益称他:“天姿瑰伟,濡染家学……诵读讲贯,日有程要,尤究心列圣典谟。” 所编《经济类编》(与冯瑗合编)、《两朝大政纪》、《通鉴分解》、《宋史纪事本末》(冯琦原编,陈邦瞻修订),皆讲求有用,务求有裨益于国家社会,不是纯粹的文学性作品。当然,其作品中也有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如《宗伯集》、《北海集》、《唐诗类韵》等。于慎行赞之曰:“其修学博而不滥,其抽思深而不谲,其综藻华而不雕,其称名奥而不晦,其议论辨说,邈探恍惚,冥造希夷,愈入愈深,愈出愈鬯(同畅),而不可端倪,有庄而无之也。”“公之为古体。渊源汉魏,而轶出于唐。其为近体,沈浸盛唐而致极于杜,兼备众美而发于一窍。其究华而若敛,冲而若余,大而不陵,细而不底,神在象先而辅之以气,情悬物表而运之以辞,此所以胜尔。”陈田也称之曰:“文章尔雅,诗兼各体。论者谓与东阿于文定并为海表人望云。”人们对冯琦的评价,虽多溢美之词,但客观的说,冯琦诗文不尚浮华,清丽自然,确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冯瑗,字德韫,号栗庵。父子升,以瑗贵,封户部云南司郎中。瑗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于乡,次年成进士,授湖广茶陵州知州。后历任山西泽州知州、户部贵州司员外、云南司郎中、山西参政、开原道。与先辈们一样,冯瑗也颇有政治才能。任户部贵州司员外时,监兖州、两浙漕运,“还京疏陈商民疾苦,切中时弊”瑗不惧权贵,知山西泽州时,“州苦贫瘠,宗藩挟势恣横,多不法,为民患,长吏莫敢谁何。瑗至,一裁以法,豪右屏息”平时,廉洁自守,迁户部贵州司员外时,“宦囊不名一钱”瑗所着书有《黄龙纪事》、《经济类编》(与冯琦合编)等。有子二人:冯士偁chēng,冯士份。

  冯琬、冯琰皆冯子咸子。冯琬,字叔坚。琬弟琰,字叔白,一字慎庵。琰自幼孝悌,“幼孤,事母至孝,母病,侍汤药,衣不解带。及卒。哀戚逾常,里党闻其号痛,莫不流涕……事兄琬,曲尽爱敬,邑人化之,以阋(xi)墙为耻”天启初年,两赴京闱,不第。崇祯六年(1633)谒选,授知四川璧山县。冯琰在任上,“政尚宽简。不事苛察,吏民怀德”冯琰以刚直忤当事,遭谪。感愤卒于官。

  冯珣,字季韫,一字璞庵,惟讷孙。父子临以珣贵,赠奉直大夫、陕西兴安州知州。珣以选贡谒选,授知陕西长武县,后迁咸阳,以母丧归。后补知交河县,升兴安州知州。累迁至汉中同知,遭中贵谗言,归。珣至官守正,廉洁爱民,官咸阳时“豪族宄法为民害,吏不敢问,珣执法无所姑息”因母丧归乡时,“会青蜀大饥,躬自节省,具健粥、皮絮、槽棺赈助之,生死被其惠者以数千计”迁汉中同知时,“适瑞藩开邸第,珣董其成。中贵挟群小胥役因缘为奸,珣烛其私弊,多所裁抑,拓城西地百余亩,以足邸额,而民不苦于转徙”因此受到太监的中伤,遂罢官归。着作有《韫璞斋稿》,以孙溥贵,赠尚书。有子五人:士衡、士鹗、士仪、士鹏、士基。

  冯氏后人中,冯溥是比较贵显的一位。冯溥,字孔溥,士衡子,举清顺治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屡迁秘书院侍读学士,寻擢吏部右侍郎。康燕元年(1661)转左侍郎。六年,充会试副考官。次年,擢都察院左御使。后迁刑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十八年(1678),为会试正考官。二十一年,上疏乞休,寻加太子太傅。卒,谥文敏。溥为官廉正,处处以国事为重。任左侍郎时。“凡一切推补,溥独主之,悉秉至公,无所曲庇”。“在阁二载,开诚布公,不矫激诡随,商略大政或佥谋可用,即庶僚不遗,若义所不可,虽贵近交口,而溥必力争改正,求裨国是而无成心”冯溥主会试时,主选了一大批人才,“溥所荐法若真、曹溶、施闰章、沈珩,叶舒崇、曹禾、陈玉璂、米汉文等,各授侍读编修。而毛奇龄、朱彝尊、陈维崧一时皆出名门,得人极当世之选”冯溥学有根柢,“八岁受《左氏春秋》暨秦汉以下古文,即能贯穿根柢。稍长,穷极经史,凡天文、图纬及兵书地志罔不博综”着有《佳山堂集》。

  冯氏家族中还有多人仕途颇显,这里不一一论述。冯氏家族世代显赫,在政治、文化上贡献很大,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先辈对后辈的示范作用以及同辈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冯氏家族的成员在为官做人这两方面,都倍受称道,而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还有待深人。
展开阅读
【八字起名】结合宝宝出生时间,为宝宝起一个弥补五行,平衡八字,发音好听韵律优美的好名字。
八字起名周易起名八字测名出生命理
已出生 未出生
宝宝起名

宝宝起名

生辰起名

生辰起名

八字改名

八字改名

流年2024

流年2024

姓名详批

姓名详批

合婚配对

合婚配对

测学业运

测学业运

测桃花运

测桃花运

更多精彩

  • 自古至今不能通婚的十大姓氏自古至今不能通婚的十大姓氏
    同姓不婚的习俗想必很多人是了解的,然而除了同姓不婚之外有些姓氏也是不能与其它姓氏通婚的,这一切皆是来自于历史?那么,本期中国姓氏来看看不能通婚的十大姓氏。
  • 满族八大姓氏排名 竟没爱新觉罗?满族八大姓氏排名 竟没爱新觉罗?
    在少数民族中有着贵族姓氏,在满族以其中的八大姓氏最为着名,传承至今也有着不同的汉族姓氏。但在满清皇朝作为皇族姓氏的爱新觉罗在里面吗?那么,本期中国姓氏看看满族八大姓氏排名。
  • 林姓全国有多少人口?广东林姓人口林姓全国有多少人口?广东林姓人口
    广东省是我国南端沿海的一个城市,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广东省也自然而然在这样的范围下成长。然而追溯起一些姓氏传统文化,在广东省同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色姓氏。无论是怎样独特的姓氏也都是中国姓氏,而你的姓氏在广东中能否排上十大姓氏,又是第几名呢?
  • 汉族血统最纯正的姓氏有哪些汉族血统最纯正的姓氏有哪些
    在以前清朝时期比较注重血统纯正,在秦朝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没有什么血统姓氏高贵不高贵之说。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黄帝后裔,都很高贵!接下来就跟小编在中国姓氏中看看汉族血统最纯正的姓氏有哪些吧!
  • 冷门单姓 好听但稀少的中国姓氏大全冷门单姓 好听但稀少的中国姓氏大全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的姓氏越发壮大,也有的姓氏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那么,你知道哪些冷门单姓呢?好听但稀少的中国姓氏又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百家姓的解析吧!
  • 极少又好听的姓氏 中国最美的单姓有哪些极少又好听的姓氏 中国最美的单姓有哪些
      中国大大小小的姓氏有很多,其中有的使用者众多、广而知之,有的使用者稀少、不为人知。那么,极少又好听的姓氏有哪些?中国最美的单姓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百家姓的解析吧!
  • 29个稀有姓有哪些 中国有什么稀有的姓29个稀有姓有哪些 中国有什么稀有的姓
      在中国,有些姓氏使用人数众多,遍布全国;也有些姓氏使用人数很少,只局限在某些乡镇。那么,中国有什么稀有的姓?29个稀有姓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百家姓​的解析吧!
  • 江南第一家郑家灭门案,背后的历史故事江南第一家郑家灭门案,背后的历史故事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它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中国的姓氏,不少来自最初封国的国名,郑姓也是如此。接下来为大家讲述江南第一家郑家灭门案,背后的历史故事。华夏江南有一个饮誉中外的郑氏大家族,她历经宋、元、明三朝,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她就是多次受朝廷旌...
  • 郭尔罗斯后旗蒙古族姓氏由来解说郭尔罗斯后旗蒙古族姓氏由来解说
    郭尔罗斯作为蒙古科尔沁万户属部之一,姓氏主要来源于氏族名、部落名或江河山川名,也有取吉祥、勇敢之意的用语做为姓氏的。作为中国姓氏​中的一份子,对于郭尔罗斯后旗蒙古族姓氏汉姓的由来勾起小编的好奇,相信下文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
  • 《蓝氏族谱》_揭密蓝采和身世之谜《蓝氏族谱》_揭密蓝采和身世之谜
    解读百家姓蓝姓。本期蓝姓文化带您揭密蓝采和身世之谜。蓝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1位,据第六次户籍人口普查蓝姓人口排行第164位,总人口96万。蓝姓在广西各姓氏人口中排名32位,人口约45万人。
  • 庞统祠墓:位于罗江县西五公里庞统祠墓:位于罗江县西五公里
    解读百家姓庞姓。庞统祠墓地理位置,位于罗江县西五公里。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出自姬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庞姓族人是周文王的后裔。
  • 苗氏宗祠 位于襄垣县大黄庄村苗氏宗祠 位于襄垣县大黄庄村
    解读百家姓​苗姓。宗祠是古儒教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位于襄垣县大黄庄村的苗氏宗祠。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人口较多,相对分布较多的省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湖南等。
  • 林姓家谱字辈排行汇总_林姓后人进!林姓家谱字辈排行汇总_林姓后人进!
    解读百家姓林姓。林姓家谱字辈排行汇总,梅姓后人进!林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天下林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3000多年前的爱国忠臣比干。
  • 讲述傅姓始祖傅说的坎坷身世讲述傅姓始祖傅说的坎坷身世
    解读百家姓傅姓。为您讲述一段关于傅姓始祖傅说的坎坷身世,感慨万千。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6%。
  • 谈氏文化浅说:谈氏福寿堂的历史谈氏文化浅说:谈氏福寿堂的历史
    解读百家姓谈姓。谈氏文化浅说之谈氏福寿堂的历史。谈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十二位,人口约五十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1%左右。
  • 汪氏越国公:汪氏历史长河中第一显祖汪氏越国公:汪氏历史长河中第一显祖
      解读百家姓汪姓。汪氏越国公年谱,汪氏历史长河中第一显祖。汪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二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  汪姓文化之汪氏公越国  越国公,即我中华汪氏第四十四世祖,亦为汪氏历史长河中第一显祖,是春秋鲁国颍川汪侯的后裔。名世华,字英发,又字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省掉“世”而改名“华”,为四十三世祖僧莹公之长子。在举世大乱之际,汪华主镇新安(六州)十余载,德惠民众,安居乐业,永世赞颂。华公一生,百象皆奇。现将
  • 中国什么姓氏的人最少?人口堪忧中国什么姓氏的人最少?人口堪忧
    中国人口的下降现如今似乎也已经开始让人们担忧起来,人口最多的姓氏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人口少的姓氏也让人看了有着许多的心酸。在中国有哪些姓氏的人口是最少的呢?那么,本期名字测试打分​跟小编来中国姓氏了解中国什么姓氏的人最少?
  • 清朝汉族姓氏 清朝八大姓氏的由来清朝汉族姓氏 清朝八大姓氏的由来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的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在清朝有存在着八大显赫的姓氏,大家是否有了解过呢?本期的中国姓氏就为您介绍下。
  • 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源自伏羲氏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源自伏羲氏
    在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就是氏族,随着历史的发展才在氏族上演变出了所谓的姓氏,在历史上也有着很多留下记载却早已消失了的姓氏。那么,本期中国姓氏看看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 家谱上的文化传承:刘氏祖训八条及名人遗训家谱上的文化传承:刘氏祖训八条及名人遗训
    刘氏最早出现于刘累,乃是尧之裔孙,这便是我国刘姓的起源。刘氏早期在北方发展,汉朝时期更是刘姓历史中最为鼎盛的时期。那么,本期家谱看看刘氏祖训八条及名人遗训。
  • 纯正的蒙古族贵族姓氏遗留在中原的蒙古贵族纯正的蒙古族贵族姓氏遗留在中原的蒙古贵族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大名族的国家,在这里各名族相亲相爱。中国姓氏​主要是探究各名族姓氏的历史。本期要跟大家介绍的是遗留在中原的蒙古贵族的后裔,他们居住在河南,现在以“李”姓为姓,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他们会居住在此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千棵柳与潘庄的历史渊源,千棵柳是古地名千棵柳与潘庄的历史渊源,千棵柳是古地名
    解读百家姓​潘姓。千棵柳与潘庄之间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千棵柳一个是古地名。潘姓是一个汉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潘氏在2007年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 二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八百万,占全国人口总数0.48%。朝鲜半岛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 凤氏宗祠楹联 系承凤鸟_望出平阳凤氏宗祠楹联 系承凤鸟_望出平阳
    解读百家姓​凤姓。整理凤氏宗祠楹联大全,系承凤鸟,望出平阳。古书记载,帝喾。中国上古历史的“五帝”之一。凤氏后人奉帝喾为凤姓的得姓始祖。
  • 马姓文化成语典故:白马驮经、白马青丝马姓文化成语典故:白马驮经、白马青丝
    解读百家姓​马姓。马姓文化成语典故,白马驮经、白马青丝等等。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 美国姓氏从哪来?也太随便了!美国姓氏从哪来?也太随便了!
    我们的身边有着不少对于取名十分随便的家长,但在美国可是姓氏都很随便。华夏民族是第一个使用姓氏的,随着历史的演变许多国家也都开始了姓氏的使用。那么,本期姓氏文化看看美国姓氏从哪来?
  • 祝融殿_该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问祝融殿_该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问
    解读百家姓祝姓。浅说祝融殿,该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问。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五位,人口约一百三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5%左右。
  • 常姓名望之古今常姓名人学者合集常姓名望之古今常姓名人学者合集
      解读百家姓常姓。看常姓名望,古今常姓名人学者合集。常姓,历史悠久,主要源于姬姓,其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山东、山西、安徽、陕西、辽宁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  常姓文化之名人  常惠,西汉太原人,武帝时随苏武出使匈奴,昭帝拜为光禄大夫,封长罗侯,官至右将军。  常璩,蜀郡江原人,东晋时史学家,曾在成汉任散骑常待等职,入晋后居建康,着《华阳国志》。  常播,江原(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人,汉末三国时名士,以孝着称。  常林,三国时魏国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官至大司农,封
  • 汪氏小苑_位于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汪氏小苑_位于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
      解读百家姓汪姓。汪氏小苑,坐落于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汪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二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  汪姓文化之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座落在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14号,因主人姓汪,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故称汪氏小苑。  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余平方米,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其宅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
  • 郭氏族谱_惠安县白奇乡穆斯林郭姓家族谱牒郭氏族谱_惠安县白奇乡穆斯林郭姓家族谱牒
    解读百家姓郭姓。郭氏族谱,惠安县白奇乡穆斯林郭姓家族谱牒。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 清代古建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特点及布局清代古建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特点及布局
    解读百家姓蔡姓。清代古建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建筑特点以及布局分析。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 维吾尔族姓氏有哪些 姓氏来源维吾尔族姓氏有哪些 姓氏来源
    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维吾尔族人勤奋勇敢。他们信奉回教,保持着宗教礼拜的习俗。那你知道维吾尔族的姓氏有哪些吗?一起看看中国姓氏​有哪些可以分享的。
  • 维吾尔族姓氏的变化 人名的发展变化维吾尔族姓氏的变化 人名的发展变化
    人名是用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的符号,人名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宗教信仰与美好的愿望密切相关的。那么,维吾尔族姓氏是如何变化的呢?本期的中国姓氏就一起来看看。
  • 新疆维吾尔族的姓氏 一个没有姓氏的少数名族新疆维吾尔族的姓氏 一个没有姓氏的少数名族
    对于新疆维吾尔族的姓氏为什么这么长?通过前几期的文章相信大家有了解了,不过是因为音译的原因。本期的中国姓氏​要跟大家分享是维族人姓名的特点,感兴趣的一起阅读下文吧。
  • 最全面的回族姓史关于西平回族姓氏最全面的回族姓史关于西平回族姓氏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姓氏是一个家族的延续,对于国家涞水是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中国姓氏​的魅力。西平位于河南,这次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河南西平回族的一些家族的简介和由来,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
  • 常姓郡望堂号_有太原郡、平原郡等常姓郡望堂号_有太原郡、平原郡等
      解读百家姓常姓。整理常姓郡望堂号大全,有太原郡、平原郡等等。常姓,历史悠久,主要源于姬姓,其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山东、山西、安徽、陕西、辽宁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  常姓文化之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
  •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
    解读百家姓蔡姓。走进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 维吾尔族最长的名字 其实只是音译的问题维吾尔族最长的名字 其实只是音译的问题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一般认为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名字作为人的个体名称,标志着自己是社会成员。因为地域的差别和风俗,各名族的姓名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期的中国姓氏来看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名字这么长?
  • 华夏姓氏文化,来自传统的魅力华夏姓氏文化,来自传统的魅力
    华夏文化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文化,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姓氏文化同样也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许多未知的魅力。那么,本期中国姓氏一起了解华夏姓氏文化。
  • 新疆维吾尔族姓氏 维吾尔的由来新疆维吾尔族姓氏 维吾尔的由来
    要了解一个名族首先要先从分布区域了解,要从发展史开始切入。本期的中国姓氏​就带着你一起来见证维吾尔族诞生的点滴,相信看完下文你对维吾尔族会有新的认识。
  • 渊源流长的维族姓氏的由来渊源流长的维族姓氏的由来
    姓氏是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一种方式,人们就是沿着姓氏一步一步的传承下去的。想知道维族人姓氏的由来吗。本期的中国姓氏​就来好好的给大家讲解下,请看下文。
+查看更多

实用工具

生日密码
生辰八字
称骨算命
黄道吉日

推荐测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