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百家姓纪姓。位于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的纪昀宅。纪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六位,在台湾省是第七十一位大姓,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5%左右。
纪姓文化之纪昀宅
纪昀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雍正时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孙岳钟琪的住宅。纪昀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纪昀于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至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就再未有变迁。阅微草堂是纪昀给自己的居所起的雅号,并在此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中写道“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偏东,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原阅微草堂的太湖石,后又被迁回中南海瀛台兔儿山。
简介
地址: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性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昀(1724—1805),名购,字晓岚,河北献县人。清学者、文学家。官至协办大学士。领衔编纂《四库全书》,写了200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旧址位于虎坊桥,原为雍正时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孙岳钟琪的住宅,后纪晓岚在此居住了三十余年,他于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至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就再未有变迁。
故居概貌
纪昀宅是一所两进四合院,紧临晋阳饭庄。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据说海棠树还记录了主人公的一段恋爱史!
走进阅微草堂,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展柜里的那杆长长的旱烟袋锅。人所共知,纪晓岚吸烟成癖,烟瘾奇大。他的旱烟袋锅是特别订做的,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编纂《四库全书》时,他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吸完一半,于是就落下了一个“纪大烟袋”的绰号。
纪昀宅为清式砖木结构,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其布局为坐北朝南,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
与大门洞相连接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的“倒座”。前院内有一架藤萝,相传为当年纪晓岚亲手所植。至今虽经两百余年,但仍枝蔓盘绕,绿叶遮天。老舍先生生前常坐在藤萝下的餐桌前,欣赏美景品尝佳味。前院正面为明三陪六的大厅,前山设一门二窗,围以砖雕,后山有门通内院,厅后有廊。厅内横梁上部均有木棂花窗。大厅内宽敞明亮,典雅华贵。厅后内院两侧,原有纪晓岚所栽海棠两株,今仅存东侧一株,至今仍枝干粗壮,花发似锦。后院正面即为“阅微草堂”。“草堂”平面呈倒“凸”字形,为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耳室”。后五间为“草堂”,东西通间,进深两间,共为十间。堂内北面正中设屏风,上悬“阅微草堂旧址”横匾,为着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纪昀宅饱经两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具有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两进四合院格局,占地570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第一进院由大门、正房及倒座房组成。正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五檩硬山顶,合瓦屋面,过陇脊,梁架饰有苏式彩绘,红油漆门板。倒座房在大门西侧,面阔三间,五檩硬山顶,屋面及装修均经后代改建。正房即第二进院的倒座房,面阔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其南檐墙为仿欧式风格,屋顶建有砖砌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式,券门及券窗均雕刻缠枝花卉。院内有一株200余年历史的紫藤萝。第二进院正房是纪晓岚当年的书房阅微草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檩,前接进深五檩的勾连搭抱厦三间,加前廊一步,均为合瓦硬山顶,过陇脊,梁架保存完好。明间内曾悬有“阅微草堂”匾额,后被直隶会馆取走,改悬启功书“阅微草堂旧址”匾额。院内原有海棠2株,仅存1株。西侧原有东西配房,以抄手游廊与南北房相连,已改建。纪晓岚去世后,其后人将宅子出售。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议员刘少白曾居住该处,时称“刘公馆”。1930年刘公馆成为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该处成立北京国剧学会,后又成为“富连成”京剧科班社址。1949年后曾为民主建国会、宣武党校所在地。1958年改为晋阳饭庄。2003年故居重建后对外开放。内陈列有《景城纪氏家谱》、《评文心雕龙》、《传世文集》、《阅微草堂笔记》及纪晓岚六世孙女纪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
纪晓岚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纪客舒是一位着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因服母丧,闭门在家,专攻考据之学,颇有造诣。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皇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六月,因亲家做官亏空库银,要被抄家,他秘密通风报信,事发后,被发配到新疆,佐助军务。三年后召还,授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13年,所编《四库全书》告竣。在此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任内阁学士,一度授兵部尚书。《四库全书》告竣当年,迁礼部尚书。60岁后,曾五次掌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嘉庆八年,纪晓岚80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给予厚赠。旋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理国子监事,官居一品。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干得最多:一是编书史,二是当考官。编书史,除总纂《四库全书》外,还先后当过武英殿和三通馆的纂修官等,称一时之大手笔;当考官,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生甚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纪晓岚卒后,归葬故里,朝廷派员临穴致祭,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极尽人臣之荣哀。
纪晓岚之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总撰了《四库全书》和着作了《阅微草堂笔记》。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凡3503种,79337卷,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纪晓岚对经学有精深的造诣,他继承儒家学派衣钵,旁通百家。在编撰经学书籍中凡是注疏之中莫哀一是,诸史记载发生歧异时,都由他支分厘定,其中词曲类、医药类、堪舆卜问类等专业,不能得出准确定义时都由他审定。他对收入的每一册书都仔细研读作好提要。在征集大量的书籍中他把许多海内秘籍、不为人知、散佚民间的万余种书籍进行了分门别类,规定应刊、应抄、应存的目录。
此外,纪晓岚还一手删定润色而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200卷。并奉命创编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成为研究我国古籍最方便的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倾注了纪晓岚的毕生精力,无怪乎皇帝称赞说:“美富四库之储,编摩出于一人之手。”对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代着名作家孙犁推崇备至:“随着年代的推移,它的价值将越来越高。百代以后,它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追寻旧闻之作,近四十万字,含故事一千二百余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这是纪晓岚最重要的文学着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但较之《聊斋》更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并有反封建礼教的内容,暴露了他的许多真实想法,流传广,百姓认可。
《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令人读来饶有兴味,同时可以从中学到天文地理人伦等无所不包的知识。虽然其中不少篇言涉及鬼怪,但其目的不过是劝人向善。书中对于当时民间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此外,该书还记载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胆识。无怪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记史略》中评论此书道:“发人间之幽微,托鬼狐以抒己见。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让纪晓岚这个原本有些冷僻的名字顿时家喻户晓。不仅如此,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纪昀宅也随之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各家旅行社老北京游览路线中重要甚至必要的一站。即便是在淡季,这里仍然人头攒动,热闹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曾经文人荟萃
虽然这所老宅以纪昀宅命名,最初的主人却并非纪氏,而是雍正年间的权臣、岳飞第二十一代孙岳钟琪。但让老宅告别默默无闻的却是一代名臣纪晓岚。他的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被鲁迅赞为“雍容淡雅,天趣盎然”,并因此奠定了这所老宅今天的名望和地位。纪晓岚在此宅中前后共居住过60余年,直到1805年去世。之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是中国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和经费转送地———刘公馆。之后,着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扎营于此。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此后再未有变迁。2001年10月,阅微草堂旧址修复工程开工,到2002年11月30日,修复一新的纪昀宅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悬于门上的匾额即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当代与纪昀宅有着莫大渊源的还有数位伟大作家,如老舍、曹禺、臧克家、张中行等,他们或曾在此祝寿、赋诗,或欣赏美景、品尝佳肴,老舍就曾兴之所至在此留下“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的诗句。但老舍和诸位学者所熟悉的纪昀宅与现在的这个故居却又并不相同,那是呈倒“凸”字形,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耳室”,后五间就是“草堂”,东西通间,进深两间。而现在的故居,西厢房已被拆除,东厢房也被改建成很有“现代气息”的旅社,故居现存的只有两堂一园,面积不足原来的1/3,即便老舍先生重归故地,恐怕也无从辨认。
如今游客如织
来纪昀宅的那个下午,春寒料峭,但远远地,记者便已望见故居前攒动的人头。走近一看,原来是导游正在讲解临街而立的紫藤树,只见它枝干虬曲,树皮灰白,显然还没有从冬寒中恢复过来。这棵紫藤据说正由纪晓岚亲手种植,原来身处两进院落的深闺之中,如今因为前面的房子已拆,所以被迫裸露于街边了。但别看它现在这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到了夏天又会枝繁叶茂、花香四溢。
踏上游廊进得南北朝向的院内,只见雕梁画栋、红油绿漆,一律色泽鲜亮、光彩夺目。院子的南端是正厅,厅内正对着门的便是等人高的纪晓岚画像,长须飘飘,面庞甚是清峻。四周陈列着有关宅主的各种资料,甚至还有一个纪念品销售点。有趣的是,几乎每个游客面对画像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惊诧反应,似乎不愿相信这就是他们心目中风流倜傥的纪大学士。
院子很小,总面积不足200平方米,四角缀有草坪,院的正西方有个绿面红沿的大鱼缸,东北角则是纪晓岚亲植的海棠树,原先是两株,上世纪60年代砍去一株。如今,剩下的这株也被截去一半,孤坐在袖珍的小院中默默纪念着纪晓岚少年时与婢女文鸾相恋终又不能成为眷属的凄美故事。
院子的北端便是大名鼎鼎的阅微草堂。堂内正对大门是一尊纪晓岚雕塑,后面陈列着古色古香的书房家具,但都是仿古物,用以营造气氛。正要赞叹草堂的宽敞时,旁边一位自称是古建学者的老人冷不丁说道:“这间房被改造过了,原先不可能这么大。一则纪晓岚只是个大臣,不够资格有这种规格的房子,二则这里只是书房,不可能建得这么大。很有可能是原先的廊子封起来,做了屋子的一部分。”但热情高涨的游客们显然不以为意,照样成群结队地围着雕塑、陈设,热烈地品头论足。
这个下午,记者在故居里总共呆了两个多小时,期间老宅大约接待了近百名游客,而这还只是门卫口中的“淡季”。
纪晓岚:(1724年—1805年),名昀,字晓岚。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祖上在明永乐二年作为充实北方的大户,从南京迁来献县。为清乾嘉时期的大学者,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总纂《四库全书》和撰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闻名于世,后者以其故居内书斋命名,是其晚年追录见闻之作,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是明清笔记小品中较着名的一部。
纪昀宅: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占地570平方米,清式砖木结构,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坐北朝南,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与大门洞相连接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倒座”,是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目前免费对公众开放。故居内设有展室,陈列当年纪晓岚曾用过的器物、诗文墨迹和阅微草堂中纪晓岚的旧物等,并对纪晓岚当年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和晚年所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有详细介绍。据沧州王敏之先生考证,纪晓岚在这所故宅居住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前期(11岁到39岁)约计29年,后期(48岁到82岁)约计35年,前后共长达60余年。
更多精彩
最新更新
2024-11-21
返回顶部